武汉
城市分站:
关于灵鹏
开设项目
湖北公务员 > 时政热点 >

2020公考时政:食品安全与社会信任度

发布时间:2019-10-11 10:09:31   来源:灵鹏教育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国家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今年两会,食品安全便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委员坦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从广大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到国家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来自香港的容永祺委员举例“奶粉限带令”,认为“现象的背后正是内地民众对内地食品缺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食品安全的“保胃战”中,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这些无一不表明食品安全与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对于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公众“食品焦虑”的现象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对于近期的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尽管浙江嘉兴防疫部门表示不是猪瘟,许多人还是不免担心。再比如,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公众对于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仍然心里不踏实。树立信心信任,是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市场基础。一方面有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在网上散布不真实信息博眼球,但更多也不得不承认与内地几次不良事件影响脱不开干系。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透视老百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老不信”,一定程度是由于“毒奶粉”、“瘦肉精”、“塑化剂”带来的心理阴霾,这要求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怀疑与警惕的背后,是公众不断提升的安全健康意识。近年来,在生活水平从“吃得饱”跃向“吃得好”的过程中,人们对涉及生活品质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公众科学素养与权利观念也与日俱增,这在表明我国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也验证了我们革命先烈的哲学理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矛盾,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前进。
  有人说,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无论是餐厅的后厨,还是食品的封装,食品生产的诸多环节,普通消费者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加上现代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消费者即便在购买后也很难全面掌握相关质量信息。在此背景下,个别无良商家趁机钻营,极易造成“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失灵现象,进而累积、放大不信任的社会情绪。因此,有专家将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破解“逆向选择”困境,加强监管是根本出路。这种监管包括政府监管,也包括公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针对监管中“边界模糊地带、缝隙空白盲区”,将要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望实现监管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监管环节减少,执法模式由多头变为集中,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打破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现象,并由此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相比于耳熟能详的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具有特殊意义。在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会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进行专业检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事实上,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立,以及民间组织的发育,各方面公众参与程度的滞后,恰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短板之一。正因如此,今年两会上,就有代表建议,“依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探索民间参与监管的模式”。
  限度推动食品安全的统一监管,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其中,才能共同垒砌食品安全的“防火墙”。“防火墙”有多高,政府公信力就有多高;“防火墙”有多牢固,社会信任度就有多坚实。 
       想要提高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度,绝不是动动嘴皮子做做表面文章便可以解决的,一定要俯下身子踏实去做,争取早日解决食品安全“恐慌”,用事实说明一切。

       随着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临近,灵鹏教育在此提醒各位考生:把握好自身的复习节奏,及时关注各项时政热点,提早消化,避免距离考试前知识点堆积,根据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完成每日任务,顺利迎战!

相关文章

精彩专题推荐

首页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