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定义判断
发布时间:2019-07-24 17:08:41 来源:灵鹏教育
1.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的条件下,无须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许可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通过其领海的权利。
下列符合该定义的是( )。
A.美国“孤星号”除航行外不做任何事情而连续不断地从中国长江口驶向日本,事先未经中国同意
B.日本“松日号”在从旧金山驶出的过程中,向美国民众播放“右翼”宣言,引起美国人反感
C.英国“大不列颠号”在从横滨驶出的过程中,为方便船员观看日本近海景色,而停泊在港口,之后才继续航行
D.中国的“长江号”连续不断驶过琼州海峡,未经政府同意,也未做任何不利于沿岸之事
2.道德风险:指当一项协议达成之后,达成协议的一方以损害另一个的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式行事。
下列事件属于道德风险的是( )
A.市场上都是次品,并且价格低,以至于那些价格高的好产品没有销路
B.由于市场上充满了次品,所以不敢轻易购买商品
C.购买了车险之后就随便停车,不怕丢、不怕被人砸或刻划
D.够买了衣服之后看到了它的一个缺陷,然后退了
3.商品差价指同一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质量、购销地区和季节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根据下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商品差价的选项是( )。
A.同一款手机,在长沙买比在岳阳买贵
B.市场上早市的白菜一块钱一斤,到了下午八毛钱就能买到
C.海尔电视机和TCL电视机的价格不同
D.东北产大米在东北卖比在湖南卖便宜
4.春秋决狱是指在汉代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以下符合该定义的是( )。
A.张汤在审理某个杀人案时,以《道德经》为依据判处犯人无罪
B.赵禹在审理盗窃案时,为加强刑罚威慑力,没有引用汉律,而直接用《孟子》中某语作断案依据
C.董仲舒在审理子杀父未遂案时,因汉律未规定未遂一项,他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
D.郅都运用《中庸》中的理论来治理雁门邑,获得极大成功
5.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针对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提起独立诉讼请求的行为。
以下选项中属于反诉( )。
A.原告起诉被告借钱不还,被告起诉原告非法搭建
B.原告起诉离婚,被告请示法院确认婚姻关系本来就是无效的
C.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按买卖合同交货,被告起诉供货商未能按时交货
D.原告起诉被告居住的房屋所有权是他的,被告请示法院让原告偿还欠款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强调“外国船舶”、“不损害沿海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连续不断地通过”等。第二步:注意判断选项B项损害了沿海国家的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C项中的停泊港口不符合连续不断的通过;D项中为本国船舶在本国领海航行,均不符合定义。A项符合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 通过阅读题干发现客体或者性质都是行为,所以选项都符合;再分析要件得知,达成协议并损害他人有利于己方,这也是合取要件,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目要求,购买车险后随便停车显然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损害保险公司。A、B两项中没有出现协议这个关键点,D项并不是损害他人。故正确答案选择C。
3.答案: C
解析: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同一商品”且“价格差额”。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的手机,B中的白菜,D中的东北大米,均表示的是同一种商品,而且存在价格差额,都属于商品差价,而C中的海尔电视机和TCL电视机不是同一种商品,不属于商品差价,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A>项“>《道德经》”>不符合定义中的“>儒家的经义”>。B>项“>没有引用法律”>不符合定义中的“>如果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D>项所述是一种行政行为,不符合定义中的“>审判案件”>。
解析:A>项“>《道德经》”>不符合定义中的“>儒家的经义”>。B>项“>没有引用法律”>不符合定义中的“>如果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D>项所述是一种行政行为,不符合定义中的“>审判案件”>。
5.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