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词语理解“就近”找一找
发布时间:2021-07-20 14:29:44 来源:灵鹏教育
【例1】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
A、热爱自然的感情
B、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C、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D、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要实现环境保护主义这一愿望,必须树立自然共同体的意识;接着介绍了自然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及意义,尾句说明实现这一共同体意识的条件,因此指代词“这"指代的内容是“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本题易错选D,按照常规解答词句理解题的就近原则,D项“义务"离“这”最近,最有可能是“这"指代的内容,但是将D项代入就会发现,义务依赖理解,依赖感情,明显不合逻辑,排除。故本题选C。
【例2】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
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结构特点
D、制作工艺
【答案】C。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可知“这"所指代的对象为前文所涉内容,即“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对此概括准确的是结构特点,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C。